【资料图】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2日电(记者 张俊)近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芜湖市举行,省级非遗项目“皖北柳琴”和“孙知古琴传习室”受邀参展。皖北柳琴第四代传承人吴家宝,第五代传承人余皓、张琦携手孙知古琴传习室创始人孙知和王杰、闫海容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围绕“徽印千古·璀璨江淮”,举办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巡展、非遗市集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宣传展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成果新进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皖北柳琴是流传于苏鲁豫皖交界地的一种民间弹拨乐器,俗称“土琵琶”,自清末创始以来发展至今已传承六代,有着200余年的历史。其传统曲牌《大过门》、《小过门》等对研究皖北地区民间音乐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2022年,皖北柳琴入选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主要传承人为第四代传承人吴家宝,第五代传承人余皓、张琦、李娜、年静等。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孙知古琴传习室”成立于2017年,由天津音乐学院古琴硕士孙知执教,是安徽省唯一一所设在高校内的古琴工作室,并开设古琴表演专业,使安徽省高校古琴专业教育正式化。发展至今,学院共有400多名学生在传习室学习古琴文化,为安徽省古琴专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活动现场,皖北柳琴和孙知古琴传习室项目展位精彩亮相。传承人以“弹谈”的方式,向游客呈现皖北柳琴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展览期间游客络绎不绝,众多游客被项目展演吸引,驻足观赏、互动体验、拍照打卡,反响热烈。
“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皖北柳琴作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它全面、真实、生动地体现了这一地区民风民俗面貌,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希望通过更多的展示平台和展现形式,让更多人感受皖北柳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魅力,推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家宝向记者介绍。
关键词: